古代陶瓷瓶分類
尖底瓶
新石器時代陶器,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。汲水器。紅陶質,手工制作。器形為小直口,細頸,長圓腹,尖底,肩部或腹部有對稱的雙系,用以穿繩。器表有多繩紋。燒結程度較好,質地堅實。汲水時由于重力作用,瓶口會自然向下,待水將滿時,瓶身自動倒轉,口部向上。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及馬家窯文化遺存中發現的尖底瓶略有不同。廟底溝類型的尖底瓶為雙唇,小口,器身瘦長,肩腹部無系。馬家窯文化的尖低瓶為侈口,直頸,折肩,腹有雙系以細泥橙黃陶制成,器表涂淺紅色陶衣,以黑彩繪旋紋,紋飾充滿動感,制作精細。
傳瓶
流行于隋唐時期的器形,即單口,雙腹并聯的雙縭尊,自銘“傳瓶”。目前僅發現兩件,分別收藏于天津市